历史变迁

文字大小

萸化研究重复给药试验发现

来源:数字决策数字行时间:2025-07-27 06:32:32

导读

萸化研究重复给药试验发现

3.2肝毒性研究

吴茱萸提取物大剂量单次给药可造成肝脏损伤。吴茱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吴茱萸70%乙醇提取物60g(生药)/kg,萸化研究可引起大鼠血清转氨酶活性和肝脏指数增加,学成效及性病理检查发现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变性、分药坏死。肝毒祝靓靓等发现小鼠给予吴茱萸水煎剂60g/kg以上剂量时,进展可引起小鼠血清转氨酶活性和肝组织MDA水平升高,吴茱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肝组织肿胀和脂肪变性。萸化研究重复给药试验发现,学成效及性大鼠分别灌胃给予16.67、分药4.98、肝毒1.67g(生药)/kg的进展吴茱萸水提取物,连续给30d时,吴茱血清生化学检查即发现16.67g(生药)/kg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萸化研究总胆固醇升高,学成效及性3个剂量组动物肝脏指数均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部分动物肝细胞胞质疏松,肝细胞灶性坏死;电镜检查显示肝细胞染色质呈现固缩凝聚,线粒有肿胀,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的脂滴。刘舒凌等研究发现将小鼠分别给予生吴茱萸组、甘草制吴茱萸组及盐制吴茱萸3种吴茱萸炮制品,给药15d后,每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均显著提高,说明3种吴茱萸炮制品均可造成肝损伤。周琦等以最大100g(生药)/kg剂量的吴茱萸,小鼠连续灌胃8d,发现小鼠血清ALT、AST及肝脏指数均显著升高,且成一定量效关系。孙向明等研究也发现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吴茱萸醇提物12.5g(生药)/kg和25g(生药)/kg,给药14d,检查发现大鼠肝脏系数和血清中ALT、AST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毒性反应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病理学检查显示肝细胞有脂肪变性,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小灶坏死,说明吴茱萸醇提物对大鼠可造成肝脏损伤。尹利顺等也有研究发现吴茱萸挥发油组分也可造成动物肝损伤,大鼠分别灌胃吴茱萸挥发油给予0.12、0.06、0.012mL/kg给药35d。检测显示大鼠血清中ALT、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均升高,肝脏指数升高,病理组织检查发现0.12mL/kg组的大鼠肝脏出现,重度浊肿,部分嗜酸性变,并有大的灶性坏死,其余2组肝细胞呈现水样、嗜酸性、玻璃样变性,并有小出血灶、点状坏死,肝脏间质充血,部分细胞水肿或溶解消失。上述研究表明吴茱萸水提物,醇提物,挥发油均可造成动物肝损伤,表现为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和坏死。

3.3肝毒性机制研究

3.3.1过氧化损伤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为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重要参与物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是处于动态平衡的。GSH-Px、SOD活性和GSH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升高均说明机体内自由基增加,机体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李晓宇等用吴茱萸挥发油灌胃小鼠连续7d。可致血清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肝组织及血中GSH含量下降,GSH-Px的活性下降。张晟瑞用3种吴茱萸炮制品水提物灌胃小鼠15d后,各炮制组与正常组比较均可明显降低肝组织中SOD的活力,并显著升高MDA含量。周璐等用吴茱萸水煎液连续灌胃小鼠21d后,造成小鼠肝损伤,同时检测发现给药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SOD/MDA比值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下降,且病理形态学出现肝细胞灶性坏死。有研究表明用吴茱萸水提物灌胃小鼠15d后,小鼠肝组织SOD的活力显著降低,随给药剂量增大,各剂量组SOD水平降低程度增大。因此,吴茱萸的肝毒性与其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关,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

3.3.2炎性反应因子介导

炎性损伤是致肝损伤原因之一。IL-1β、IL-6及TNF-α等均是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的炎性反应递质,这些炎性反应递质能将炎性反应信号进一步放大,促进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刘舒凌等用吴茱萸水提物灌胃小鼠15d后,发现小鼠出现一定肝损伤且肝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升高。研究表明生吴茱萸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P<0.01)。周璐等用吴茱萸水煎液连续灌胃小鼠21d后,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另外,Erk1/2是TGFbeta-Ras-Erk1/2-Smad以及mTO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介导细胞一系列的应答,通过对这2条信号通路的影响,介导细胞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关联的转录调节因子。廖文强等用吴茱萸水提物和醇提物连续灌胃小鼠15d后,发现吴茱萸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可致小鼠肝脏磷酸化Erk1/2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综上可以看到吴茱萸肝毒性的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因子的产生有关。

3.3.3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是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主要合成三磷酸腺苷(ATP)。ATP作为能量物质在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线粒体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蔡卿嫣用吴茱萸水提物灌胃大鼠15d后,检测显示肝脏组织中的ATP含量明显减少,肝脏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并且膜电位降低,进而使细胞中的色素C释放,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电镜观察显示大鼠肝脏线粒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样变,且部分发生肿胀。此外,吴茱萸肝毒性机制可能还与其他亚细胞器,如染色质有关。李莉等用吴茱萸水提物灌胃大鼠30d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细胞胞质变得疏松,肝细胞有一定程度的灶性坏死,染色质形态固缩凝聚,线粒体有肿胀,胞质内可见大量的脂滴。由此,吴茱萸毒性的机制可能与肝细胞中亚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损伤相关。

3.3.4药物-蛋白质加合物的形成

人体内代谢药物的主要酶是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CYPs)。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为非活性代谢产物,而有些药物通过CYPs的生物活性转化为反应性代谢产物(RMs)。RMs可以共价修饰蛋白质,在药物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ZhangFL等在研究中发现吴茱萸中的吴茱萸次碱的仲胺结构可被CYPs酶活化为活性代谢物,并与大鼠肝细胞中CYPs和蛋白质共价结合产生药物-蛋白质加合物。且研究发现吴茱萸次碱能抑制多种类型的CYPs活性,即CYP1A2、CYP2C9、CYP2C19和CYP2E1,表明在多次氧化反应中可以生成不止一种的代谢物。活性代谢物能消耗谷胱甘肽(GSH),进而导致活性氧(ROS)过量产生,引起呼吸链功能障碍,细胞产生应激,线粒体损伤,细胞膜损伤,最终致肝细胞损伤。另据ZhouSF等认为药物代谢物的选择性蛋白质共价结合可能导致选择性器官毒性。药物-蛋白质加合物可能通过损害所修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或通过免疫介导机制引起毒性。

以上毒理学研究表明吴茱萸致毒机制与过氧化损伤、炎性反应因子介导、线粒体损伤有关,吴茱萸中的生物碱可被CYPs活化为活性代谢物,继而产生药物-蛋白质加合物,造成肝脏免疫损伤,可能是吴茱萸造成的肝损伤的分子起始事件。

4展望

吴茱萸化学成分复杂,随着近代分析技术的逐步提升和进步,研究者们在吴茱萸中不断分离鉴定出新化合物,使得吴茱萸所含的化学成分谱更加清晰和全面。吴茱萸在临床上有多种药效作用,研究人员基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开展了大量的体内外药效研究,除发现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外,还发现了吴茱萸其他成分的药效活性,为吴茱萸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现有吴茱萸毒性研究尚未能确定吴茱萸的主要毒性成分,有研究认为吴茱萸潜在毒性成分可能不唯一,可能存在多种毒性成分。因此,找到吴茱萸的毒性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吴茱萸的毒性剂量和致毒机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吴茱萸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必要的指导。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12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乙醇AST谷胱甘肽肝细胞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北部战区总医院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淄博市第一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
东莞市人民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江阴市人民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奉天医院)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邯郸市第一医院
潍坊呼吸病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省人民医院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海南省人民医院
青海省人民医院
贵州省人民医院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淄博市立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
天津市海河医院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无锡市人民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安徽省胸科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粤北人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唐山工人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上一篇: 君澜圣诞夜,趣游茉莉泉

下一篇: 甲醇中吡啶溶液标准物质:助力化学研究与分析